当前位置:77读书网>网游>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第93章 经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经筵(2 / 2)

嘉靖现在才十五岁,还没有因为长期与大臣斗智斗勇而形成尖酸刻薄的性格。他见罗钦顺窘迫,便不再言语,对毛澄说道:“开始吧!”

今日经筵的主讲官是礼部尚书毛澄,历来经筵都是讲文史,君臣共同探索历代治理得失。但是在座的都知道,今天毛澄是解释为什么要让嘉靖认亲父为皇叔。

毛澄先讲前汉成帝无子,病重期间,太后王政君遂立定陶王之子刘欣为皇太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

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又强行把定陶王追封为“恭皇”不加帝,再把自己的奶奶尊为恭皇太后,自己的母亲尊为恭皇后。

这样汉宫里面,就出现了两个太皇太后,两个皇太后的奇观,四名太后的娘家背景都不简单,她们互相宫斗,结果便宜了王莽。

毛澄讲过了前汉史,又开讲宋史。宋仁宗亦无后,将濮王第十三子过继到自己名下,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登基后,群臣为宋英宗应如何称呼生身父母亲争议不休,最后宋仁宗的妻子曹太后拍板,宋英宗应称宋仁宗为父,称本生父母为亲。

明朝有个政治正确就是遵循祖制,虽然太祖高皇帝的祖制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如果没有祖制就向上找历朝历代的先例。毛澄今天专门把汉、宋时继子当皇帝的例子掰开揉碎了讲,其用意就是为了解释礼部制礼的依据。

嘉靖心中郁闷,看看座下翰林、群臣的神色,大都点头称许,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表情。只有吏部尚书罗钦顺、兵部尚书王琼脸色平静,似乎并不认可,而新晋的翰林学士挂礼部左侍郎衔的袁宗皋则面有不平之色。

确实,最后裁决汉哀帝、宋英宗身份的,都是当时的太后!如果仿前朝旧事,那自己的一切就只能由张太后决定!

杨廷和站起来补充了几句,讲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道理,汉哀帝虽称亲父为皇不加帝号,但太后过多导致宫斗便宜了王莽云云,不少人点头称是。

嘉靖第一次经筵就被杨廷和与群臣骑脸输出,心里恨恨却说不出道理。他没有总结课堂今日所学,平静地说:“诸位先生讲得好。今日经筵就到这里吧!罗先生,朕对理学、心学、气学甚有兴趣,想知道三门学术有何异同。”

众臣最近有些了解嘉靖的风格。首先嘉靖喜欢修改内阁草拟的诏书和臣子的奏疏,虽然嘉靖才十五岁,但十三岁就有秀才水平,文采、学问没得说。其次嘉靖似乎对形而上的东西感兴趣,比如说道教飞升求长生,还让翰林院给他送了几本庄子注、列子解。

因为今日是经筵讲学,大明的政治正确是言论自由,君臣比较随便些。嘉靖开口问道:“罗先生之气学,为何远不如湛甘泉王阳明之声名远播,门生弟子遍天下?”

罗钦顺回答道:“我的弟子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不能以人数众寡论学问优劣。正如微臣宁愿当个孤臣!

气学讲唯物、唯实,知亦难行亦难,世上唯有唯物唯实最难!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记起唯物,再说起唯物的时候。”

嘉靖神色一动,道:“眼前是眼前,将来是将来,现在说将来太远了吧。”

第二天,几名江西籍御史上疏,请圣上起复大学士费宏并其弟。嘉靖当即批准,下旨召前阁老费宏、他的弟弟翰林编修费寀回京官复原职。费宏的侄子费懋中在前几天正德时代最后一次殿试中高中探花,已经被授翰林编修。

言官并不是仅仅成人之美的。马上就有几名御史给事中弹劾云:大学士梁储结附权奸,持禄固宠;兵部尚书王琼滥鬻将官,依阿权幸。

照例,大臣被科道言官弹劾后就应该闭门不出上疏请辞,等候圣上裁决。梁储顺势又递上乞骸骨疏,不想趟讨论嘉靖父母身份的浑水。

王琼则反应激烈,上疏指斥大学士杨廷和窃揽乾纲,事多专擅;暗箱操作把儿子杨慎运作成状元,又把弟弟杨廷仪运作成吏部侍郎;在朝中拉帮结派,私其四川老乡及门生;

最后王琼彻底撕破脸皮,说:廷和不宜久居朝中,请罢之以清政本!

但是弹劾王琼的奏疏越来越多。嘉靖批复道:“杨廷和孤忠硕德,朕素所简知!

王琼既被论劾,乃不畏公议摭拾妄奏,非人臣礼。下所司论罪。”

三法司论罪的结果是把王琼发配陕西绥德充军。

正德在的时候,王琼也是被不断弹劾却不断被正德委以重任,今日没人护着他了。

你也有今天!杨廷和心情轻松回到家中,好儿子杨慎又来问安,问道:“议礼之事如何?”

杨廷和愉快指出:“圣上年岁不过十五,大行武宗皇帝即位时亦是如此年龄!小小少年,拿捏拿捏!”

杨慎谨慎提醒道:“皇帝有大义名分,不可轻敌。”

杨廷和不以为然说:“天大地大,礼法最大!皇帝也要遵守基本法!好叫圣上知道,没有我,他当不上这个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