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77读书网>网游>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第103章 历史转折中的杨树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历史转折中的杨树人(2 / 2)

杨植前世偶然看到马来西亚三百多年前的史书说大明在南洋有驻军、有明人聚居城市,南洋的驻军及城市统一归南京守备太监管理。

杨植感觉马来西亚史书说的是真的,符合大明的制度:大明一向由镇守太监管理外藩事务,镇守太监最远甚至跑到过伏尔加河流域向鞑子部落索取贡物;而且由于三宝太监的渊源,凡是外洋的军、政一向由南京守备太监负责,这才来找戴义确认一下。

“内阁、礼部、兵部俱说在南洋驻军徒劳无益,不如撤回。”

杨植问道:“那里若没有驻军怎么防海盗?西洋、天方、天竺、南洋商旅还怎么敢来朝贡?”

戴义无可奈何地说:“朝贡是内库赚钱,跟大明户部无关,所以朝臣一向反对朝贡。今圣年少,最近又从日本得了许多金银,亦不缺钱,所以朝臣这么一说,今圣就下令广东驱赶佛郎机人,撤回南洋卫所及居民。何况南洋瘴疠之地,何必在那驻军?

海盗再多,那些佛郎机天方南洋还不是九死一生来大明采购!他们可怜得很,什么都不会造!”

敢情是自己造孽!嘉靖看到东洋有金银,就不想要南洋了!

见杨植陷入沉思,戴义问道:“杨解元,今日来我这里,有什么指教么?”

杨植目光闪动,自信说道:“众所周知,江西人出门在外三大职业,做官经商当道士!不巧得很,在下原籍江西,三者皆擅长!”

“啊?”戴义相信了杨植,华夏士大夫确实有很多精通机械、数学、农业、天文、音乐、风水等科目的人,王阳明的状元老爸就善风水。

“你是气学门人,平日自诩唯物、数据说话,怎么还懂道术?道术都是形而上的感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要么一开始就会,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杨植脸不红心不跳,大言不惭说道:“唯物不排斥玄学!我们之所以无法解释玄学,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不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就越无知!”

说着杨植沾点茶水,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

戴义稍一思考,抚掌大笑道:“果然是南直第一解元公!”

杨植其实没有胡说八道,他前世在北京某非常知名高校读哲学专业研究生,哲学系就有招易经、风水博士,但不在招生简章上,面试也完全与其他科目不一样,社会上没有人知道。杨植读研时选修过一些易经、风水课。

当下两人兴致勃勃就风水进行了探讨,戴义深感大获我心,问道:“解元公居然也懂道家法门!敢问师承是谁?”

杨植顺口道:“在下年幼时曾遇一游方老道士,从他那里学点皮毛而已!”

“哦?可知那老道士的姓名?”

“当时年少无知,不曾问过。”

见戴义一脸遗憾,杨植又道:“不过那老道士说有个徒弟深得其真传,那徒弟叫邵元节。”

戴义闻言如怀里揣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追问道:“那邵元节现在何方?”

“老道士自云来自龙虎山,想必邵元节亦在龙虎山吧!”

戴义肃然起敬道:“既然是龙虎山的道士,肯定错不了!咱家这就找他去!”

两人又闲扯淡一会,杨植最后提醒说:“戴老公,今圣登基诏书云拨乱反正八十一条,其中涉及各地太监的,老公可得警惕!”

“咱家自然理会!如今向内库的进贡比前任少了许多!”

杨植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按规矩做事,就从江宁织造司进贡些大内皇家丝绸,金银越少越好,也省得乌鸦呱嘲!”

戴义表示认可,两人清谈一番,尽欢而散。

第二天杨植又去官驿找李充嗣。李充嗣吃惊地问道:“你怎么还不回凤阳?莫不是你家小舅子出外经商,你放飞自我,在南京有什么女子羁绊了你?”

杨植一脸正气道:“李少保怎么凭空污人清白!我来找前辈是有正事的!”

杨植做正事的信誉还是有的,尽管李充嗣觉得杨植不走正路干正事。

“那你有什么正事?”

杨植笑着说:“苏州、松江有些朋友托我来求少保帮个忙!”

李充嗣疑惑不解:“你未入官场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老夫虽然仍挂了左都御史衔,但职责主要是前面的工部尚书衔,不署理政务属于事务官,挂御史衔是为了协调苏松两地专治吴淞江,和当初征东挂左都御史衔一样!如果他们有什么事,不妨找新任苏松巡抚!”

杨植嘿嘿一笑道:“他们就是想请李少保跟苏杭织造太监勾联一下,今后日本来的银子,多瞒些下来给吴淞江治水用,少往内库送!”

李充嗣想了一下,猜测是王鏊等苏州士人或华亭知县聂豹的想法,道:“这个可以有!老夫亦想快快治好吴淞江,完成最后一项功德!从此归隐四川,坦然去见诸葛武侯!”

两人又对着苏松地图聊了一会,李充嗣好意道:“你还是快点回凤阳罢!明年二月初就是今圣登基的第一科会试,一般的举子十二月就会往北京去!人家两广云贵川的,十月就要动身了!你还是要多为自己想想!”

杨植长叹一声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担着,天下苍生这几个字,只能轮到我来说!”

李充嗣别扭地说:“那我替大明两京十三省及一百多藩邦谢谢你了!”

在官驿吃过午饭,李充嗣年纪大了要午休。杨植告辞出了大门,来到上新河边,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喃喃自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77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