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前,大部分中式举子去有关系的内阁阁老、掌院学士、九卿这些读卷官家里轮流拜访,是正规操作。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名义上嘉靖是殿试总考官,但皇帝吃饱了没事干,去看四百一十份试卷并给它们排名?所以殿试读卷官就是考官,内阁首辅是总读卷官,即等于总考官。
当今殿试流程是这样的:考生交卷,弥封,不需誊录,直接送到文渊阁由锦衣卫看守过夜。
次日读卷官来到文渊阁平均分配试卷,每人从自己这一堆试卷中选出一份,大家再一起看选出来的试卷,商量着议决三鼎甲。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殿试读卷的时间是两天,各位读卷官第一日读卷,晚上可以回家休沐,次日到文渊阁继续读卷。
这里面的操作空间非常大。比如说,有背景的考生,殿试完成的当天晚上就可以去一个一个有关系的读卷官家里说:我的卷子是这样写的,如果明天分给了前辈……
又或者某位首辅总读卷官第一天看到儿子的卷子,晚上回家时跟儿子确认一下,次日回到文渊阁点儿子为状元……
这个流程确实令人诟病,遭到很多言官的指责。但是,据说大明王朝的顶尖官员个个一身正气,心底无私,为什么要防着他们呢?
直到嘉靖实在看不下去,在中后期改革了殿试读卷流程:所有的读卷官都在礼部读卷,晚上不准回家。
现在的流程还是读卷期间,考官与考生可以公开沟通的流程。所以,杨植先把读卷官梳理一下,看看能找到哪些帮手:
首辅杨廷和不考虑;次辅蒋冕,没有借口,跟他不熟;
三辅毛纪的祖籍凤阳,军户,先祖迁到山东戍边,可以老乡的借口去拜访;四辅费宏江西人,巧了,让罗老师先勾搭一下,也可以老乡的借口去拜访!
掌院学士罗老师、礼部尚书毛澄这两人已经拜访过了;
吏部尚书石珤,北直人士,没有借口;
兵部尚书乔宇,自己人,应该登门;
户部尚书孙交是嘉靖老乡,钟祥县人,正德五年的户部尚书,正德八年辞职回老家,嘉靖即位后马上起复孙交,现在他担任户部尚书不过半年。他已经七十了,元旦后天天写辞呈说身体不行,再过几天就要退休。要退休的人、将死之人往往无惧无畏,可以去拜访;
刑部尚书林俊,福建人,完全不能指望他。杨廷和去年僭越,居然直接任命林俊为工部尚书,又转为刑部尚书;
工部尚书赵璜,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去年从总理河道的职位上来,你懂的!
大理寺卿郑岳,福建莆田县人,不考虑;
通政使司左通政张瓒,要去拜访,因为这位眼光独到,依附于郭勋;
这日孙交下值回到家中刚坐定,门子就送了拜帖过来,说是一名中式举人中午来投帖,然后在门房跟门子喝茶下棋聊天等候至今。
这几日有些湖广中式举人来过,孙交也不在意,打开帖子看来人却是凤阳的,再看名字杨植似乎耳熟,便没有换官服,吩咐门子带客人进正屋。
“后学末进杨植杨树人拜见大司徒!”
孙交定睛细看,来人高瘦年轻,身体充满活力,眼睛闪亮,可惜没有一把大胡子,称不上美男子,长相平常。
“杨举子不必多礼,请坐。”孙交虚扶一下,令仆役给杨植看座上茶。“杨举子光临寒舍,是否为殿试而来?”
只见那杨植一拱手道:“大司徒,晚辈对殿试有充分信心,殿试对晚辈来说,只是人生道路的一段小插曲!
晚辈今日拜访,却是为宣大钱粮一事而来!”
宣、大两镇这几年收成不好,连岁凶荒,米价腾贵,军粮供应不上。宣化府镇守太监年初操练军兵时,军兵当场鼓噪说吃不饱饭,几乎酿成兵变。
宣化巡抚李铎与大同巡抚杨志学先后急奏说宣大两地确实军民缺粮公私匮竭,两地强悍的百姓聚众为盗肆行劫掠。
朝廷对军区的管理方式是先定军兵的额员,再按每人每月三十斤粮食,粮价折成银子,由户部运银子过去。
户部部议宣大缺粮,给出的处理措施是马上每石粮食再加一两银子拨给宣大,等来年麦熟停止,再紧急调二十万两银子给宣大收购米豆,另外要求两地总兵等军官退出所占军屯,陕西辽东各边一体行之。
孙交没想到眼前这位年轻的中式举人居然对户部事务感兴趣,不由得问道:“你平时也经常看邸报么?”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见杨植慷慨说道:“晚辈原籍江西!众所周知,江西人出门在外三大职业,做官经商当道士!
晚辈恰好对经商有些心得,想给户部献言献策!”
这年轻人居然是为公事而来?孙交好奇问道:“你有何良策?”
只见那杨植从怀里取出一大一小两块银圆,放到孙交桌子上:“大司徒请看,这是凤阳商社所制银圆,户部是否可以仿效?”
孙交拿起银圆来看了看:“这银圆有何讲究?”
“它有几个好处!”那杨植拿起一块银圆在嘴边吹了一口气,然后放在耳边听:“大司徒先试试听一下!”
这个嗡嗡回响的声音确实赏心悦耳!
“第一、它易于携带;第二、它不易做假,吹一下拿到耳边就听出来!而普通银块若灌铅则不易检验!
第三、这个银圆值一两银子,其成份是银八九,铜一一,也只有这个成份,银圆吹起来,其声音才清脆悦耳!
银八九当一两用,户部可以获利!这个利,可称为铸币税!”
这个主意还是不错。孙交首肯下来,问道:“行。但是这与宣大粮价腾贵有什么关系么?”
只见那杨植胸有成竹,智珠在握的模样,说道:“宣化大同所种之作物,无非黍稷麦,产量太低,是以供应不足!”
孙交不由自主问道:“那种什么呢?”
“种水稻!”
书生空言误国,眼前就是典型的例子!少年中式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前几批来拜访的湖广中式举人亦是如此!天天关门读书的人哪里知道做成一件事的艰难!
殿试就不应该考策论!皇帝向这些寸功未立十指不沾泥的书生咨询国政,简直就是问道于盲!
孙交哑然失笑道:“古之户部尚书,人称大司农,必须要熟知各种农作物习性!
老夫湖广人氏,岂不知道水稻只能种在南方,过不了黄河!
你千万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考上进士,亦于国无益!”
77读书网